发布日期:2025-09-02 10:05:59
近日,北京东外56号创新园区内,连界启辰资本与国内硅光陀螺技术领跑者——重庆自行者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签约仪式在专业而高效的氛围中完成。双方代表在投资协议上郑重签字,标志战略投资正式落地。
这一合作,是双方历时数月的深度互信与专业碰撞,更是连界启辰资本在低空经济核心产业链环节的关键布局。
自行者科技:硅光陀螺开启国产惯性导航颠覆式创新
1、硅光陀螺:技术演进中的颠覆性突破
在低空飞行器等复杂运动载体的自主导航系统中,惯性导航是当卫星、视觉、雷达失效时的“最后防线”。陀螺仪作为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用于感知载体旋转角速度,是载体定位感知及运动控制的重要安全保障,在飞行导航、武器制导、机器人控制、无人机械、智能驾驶等军民领域有广泛应用。
其技术发展历经四代更迭:从机械滚珠轴承陀螺、液浮/气浮陀螺,到挠性陀螺,再到以激光陀螺、光纤陀螺和MEMS陀螺为代表的固态陀螺。其中,光纤陀螺精度范围从速率级跨越到战略级,在所有种类陀螺中,具有最广的精度跨度。
低成本、小体积是光纤陀螺发展永恒的追求,也是其向更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基础与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硅光陀螺(SiPhOG)凭借芯片级集成、全固态和高性价比优势,正成为解决传统光纤陀螺“体积大+成本高昂”、MEMS陀螺“精度不足难以满足高端需求”的关键路径,打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进入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广泛应用场景。
2、国际对标:洛克希德·马丁的产业布局启示
全球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通过CVC(企业风险投资)持续卡位前沿技术,其投资孵化的硅谷明星创业公司Anello Photonics正是自行者科技的全球对标。
该公司2021年拿到美国洛克希德马丁的数千万美元投资,研发全球首款全集成硅光陀螺。通过舍弃传统光纤波导环,采用超低损耗氮化硅波导作为敏感环,将光源、探测器等全集成于单芯片,实现了高集成度和小尺寸;经过几年的发展,Anello于2024年再获洛马领投新一轮融资,样机已在无人车、无人机领域推广;
这种布局远非财务投资,而是构建国防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关键落子——通过孵化前沿技术企业,确保核心传感器不被“卡脖子”,同时抢占下一代军工产业链的技术定义权。洛马对Anello的持续重注,也印证了硅光陀螺在国防与低空经济的底层价值。
3、自行者科技:三轴硅光陀螺的创新解决方案
近几年,国内在微型硅光陀螺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作为国内硅光陀螺技术的领跑者,自行者科技研发出国内首款全国产化三轴硅光陀螺产品。该技术依托与联合微电子中心共同研发的专用硅光芯片,采用硅基异质异构集成技术,将传统光纤陀螺中繁复的分立器件高度集成于单一芯片之上。
这一革命性突破带来了三重核心价值,也标志着硅光陀螺开启了在国内惯性领域的应用之旅:
1.极致小型轻量化:同等精度下,体积仅为传统光纤陀螺的1/3,完美契合eVTOL、无人机等新型飞行平台对轻量化的严苛要求。
2.显著降本增效:制造成本降至传统方案30%左右,打破国际巨头专利壁垒,推动高精度惯性测量单元(IMU)迈向“千元时代”。
3.性能全面跃升:相较于MEMS陀螺,硅光陀螺在相同价格区间内精度提高一倍以上,全固态,环境适应性好,可靠性更高。
这意味着,自行者科技的硅光陀螺以更优的性能、更小的体积、更低的成本,为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扫清了核心传感器障碍。
团队方面,自行者科技核心研发团队全部来自于北航、中科院、航空航天等院所精英,拥有国际领先的硅光陀螺技术经验。除了拥有国家级航天项目的深度经验之外,更具备军工企业产业化背景。这种'技术大脑+产业背景'的组合,是硬件领域稀缺的抗风险保障,将有效规避工程化死亡谷风险。
连界启辰投资逻辑:低空产业投资的“可为与不为”
在低空经济的投资热潮中,连界启辰资本始终自律坚持“未来高增长、卡脖子、适合民营资本属性”的投资策略。对自行者科技的投资,正是这一方法论的成功实践:
1、高成长赛道卡位:百亿市场爆发前夜
2024 年惯性导航全球市场规模达107.5亿美元,预测至2029年市场规模增至132.9亿 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4.4%。各区域中由于亚太地区太空运载火箭、无人机、无人地面车辆等领域对高精度导航的需求增长,尤其是小型卫星部署增加,迅速推动市场扩张,超过37亿美元,占比35%。
细分市场中,陀螺仪市场占最大份额,光纤陀螺仪(FOG)和激光陀螺仪(RLG)因高精 度和抗干扰能力成为主流。以太空运载火箭、导弹、无人机、军用装甲车等军事领域需求强劲。
中国惯性导航市场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350亿元人民币,过去7年均复合增速超12%。目前我国惯性导航系统市场主要由光纤惯导系统、激光惯导系统、MEMS及其他构成,激光惯导系统市场规模105亿元,光纤惯导系统市场规模115亿元,MEMS及其他系统市场规模130亿元;占比分别是33.3%、32.0%和 34.8%。
自行者科技凭借硅光陀螺的颠覆性优势,加之70%零部件“重庆造”、核心芯片自主可控的特性,高度契合国家解决“卡脖子”技术和低空经济战略,在各国加强出口管制的背景下,具备稀缺的战略卡位价值。
2、卡脖子属性验证:市场刚需
本项目同时满足我们对卡脖子属性的三大关键判定,决策逻辑深度契合国家战略与市场规律的交叉点
高性能惯性导航是飞行器安全设计保障的必需子系统。自行者科技凭借全链条自主创新和首款国产三轴集成硅光陀螺,有望在军用市场替代传统光纤陀螺,并抢占民用高精度MEMS市场。
自行者科技硅光陀螺的体积缩减至传统产品的1/3,制造成本降低70%,直击军工与民用领域对低成本高效方案的共同需求。有望在导弹制导、无人机导航等军用市场实现技术替代,同步抢占民用高精度MEMS陀螺的增量空间,产品零偏稳定性优于国际竞品,技术溢价空间明确国家级低空经济战略密集出台,专项资金扶持核心技术。产品深度契合“十四五”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指南,入选国家级低空经济战略扶持名录
这种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的共振,使产品在多个高增长场景实现国产替代方案。
3、适配民营资本属性:以市场化反哺战略投入,以战略能力赋能商业竞争
在硬科技投资中,民营资本不是国家战略的替代者,而是关键拼图的连接者。将战略安全的需求,转化为市场效率的动能,——既避免战略核心的长周期风险,又超越纯市场技术的脆弱性,在效率与安全的平衡中实现价值倍增。这正是自行者案例的本质价值。
自行者科技的硅光陀螺本质是充分竞争市场中的效率革新者,其生存法则遵循三条铁律:
技术代际窗口短暂:低空经济传感器领域已形成充分竞争格局,技术路线呈现“多强并存”状态。该领域的创新并非纯粹的颠覆式突破,而是持续性的效率优化,若迭代速度落后于行业均值,产品将迅速被成本更低或精度更高的方案替代。
成本敏感度决定市场生死: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等核心客户对传感器价格敏感度极高。传统军工惯导企业因固守高毛利模式,难以适应民用市场的“价格下探”需求;而纯MEMS方案因精度不足无法满足适航标准。
场景纵深决定迭代方向:不同于国家主导的战略技术,竞争技术需同时响应多场景需求。自行者同时切入智能车载Tier1、工业机器人等民用场景,订单覆盖18个月产能,是场景需求下的最好答案。
与此同时,硅光陀螺也具备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高精度惯导是飞行器在GPS拒止环境下的最后导航保障,若完全依赖进口,一旦遭遇国际供应链中断,国内eVTOL、无人机整机厂将被迫采购高价进口模块,甚至面临系统性停摆风险。自行者的全国产化方案,实质是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保险栓”。
这种动态平衡创造了民营资本的独特价值:
风险上限可控:战略重要性获得政策托底(如首台套补贴),避免纯市场化技术的周期绞杀
收益下限锁定:民用订单造血能力确保生存底线,非军工项目的"断粮危机"
退出通道多元:既可被军工集团战略收购补齐产业链,也可独立登陆科创板享受"自主可控溢价"
展望:从“神经末梢”到生态闭环,筑基低空经济未来
连界启辰资本的投资逻辑,始终着眼于打通低空经济产业链“感知-决策-执行-保障”的全链条能力,并覆盖从核心部件、关键系统、到整机平台、再到运行环境的完整生态。
神经末梢(感知): 自行者科技的高精度惯性传感器,实时感知载体姿态变化,为智能飞行提供关键保障;
决策中枢(大脑): 我们已投资的边界智控,作为“大脑”处理信息、规划路径并发出精准控制指令;
动力心脏(三电): 机载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为飞行器提供高效、可靠的能量转换与动力输出;
载体骨骼(材料与整机): 在航空材料领域寻求突破(轻量化、高强度复合材料),优化飞行器结构性能;同时关注eVTOL及自主飞行平台的创新设计与制造,打造安全高效的空中载体。
运行枢纽(空域管理): 前瞻性布局低空空域管理技术,构建支撑大规模商业化运行的“空中交通指挥系统”。
投资自行者科技,不仅在于其技术与商业的潜力,更在于其作为“神经末梢”在低空经济感知基座中的核心地位。
投资边界智控,不仅在于其飞控系统的算法壁垒,更在于其作为“决策中枢”在低空经济安全底线中的守护职能。
针对机载三电、航空材料、eVTOL整机、空域管理等领域的投资,也是如此。它们承载着核心环节的自主可控与高效协同,共同构成低空飞行器自主可控的全栈能力拼图。
我们已在上述领域深度推进布局,并期待在适当时机向市场披露相关投资项目进展。期待与被投企业一起,为中国低空经济的腾飞奠定最坚实、最安全、最具竞争力的技术底座与产业生态,服务于中国低空经济的万亿蓝图。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